有時候,設計系統櫃就像是在玩一場耐心大考驗。要跟設計師來回溝通,畫草圖、改配色、再修尺寸,過程又長又燒腦。如果只是想先試試看某種風格,或想比較「全木紋」和「木紋+白色」的差別,找設計師出手似乎有點大費周章。這時候,ChatGPT 就能派上用場。
為什麼用 ChatGPT?
因為它能在幾分鐘內給你一個「有感覺」的設計草案。拍張照片,輸入需求,它就能幫你把系統櫃疊到房間裡。你不用會 CAD、不必下載複雜的 3D 軟體,就能直接看到「如果這面牆有木紋櫃」的樣子。
這種方式最適合靈感收集。它不是最精準的施工圖,但能幫你先篩掉「完全不對胃口」的選項,省下很多想像的力氣。
怎麼使用?
步驟非常簡單:
- 拍照:先拍一張房間照片,最好角度寬廣,光線清楚。
- 描述需求:例如「幫我在這張照片的左側牆面加一個現代風系統櫃,木紋,不要白色」。
- 生成模擬圖:ChatGPT 就會把你的文字需求轉換成設計草案,直接疊加在房間照片裡。
- 微調顏色與風格:覺得太暗?加點灰色元素。嫌太呆板?試試玻璃門或金屬把手。
這裡的關鍵在於,你不用畫 CAD 圖或學 3D 軟體,就能直觀比較不同設計方案。
配色的驚喜,怎麼告訴他裝修風格
單是顏色組合,就能玩很久:
- 木紋+白色 → 清新北歐感
- 全木紋 → 穩重成熟
- 深灰+黑玻璃 → 科技風格
- 灰藍+淺木色 → 日系安靜氛圍
這比在家具行盯著色卡想像來得直覺太多。
💡 一點小提醒
不過,AI 做出來的圖只是參考,它不會幫你計算抽屜深度、承重結構,也不會管插座會不會被櫃子擋住。而且有時候生成的結果不是那麼準確。這些還得交給專業設計師。把它當作靈感生成器,而不是施工說明書,就能避免踩坑。
實際操作紀錄,3步完成
我拍了一張會議室的照片,然後跟 AI 說:
「請你幫我在這個會議室設計一個系統櫃。符合現代辦公的風格」
他回答:

好的,我幫你規劃一個符合現代辦公風格的系統櫃設計,考慮到這個會議室的空間、採光和使用需求:
設計構想
- 位置建議
系統櫃可以設計在窗戶右側的白牆面(靠近玻璃隔間那一側),不會阻擋光線,也能與整體空間保持簡潔感。高度可做到接近天花板,讓牆面充分利用。- 風格與材質
- 主體:白色或淺灰色系烤漆板,搭配隱藏式把手,讓櫃面乾淨俐落。
- 局部點綴:可以在部分門板或層板背板使用淺木紋(與桌面呼應),增加溫暖感。
- 門板:上下分層設計,上半部用封閉櫃體收納文件,下半部可做抽屜或翻門,方便拿取小物。
- 功能分區
- 上層:封閉櫃,收納不常用的會議文件、備品。
- 中層:開放層板,可以擺放裝飾(植物、雜誌、公司產品樣品),讓會議室更有生氣。
- 下層:抽屜或活動格櫃,放置會議設備(麥克風、轉接線、筆電支架)。
- 隱藏機能
- 電源孔延伸:櫃體內可以規劃隱藏式電源插座,方便充電。
- 隱藏滑門:中間層可設計滑門,保持整潔時可以關起來。
- 比例與尺寸
- 寬度:大約 120–150 公分(依現場牆面可用寬度決定)。
- 深度:40 公分左右,不會佔太多空間。
- 高度:做到 240 公分,接近天花板,形成一整面立面設計。
視覺效果
整體會呈現「乾淨的立面+局部點綴的木紋層板」,兼具收納與展示效果,不僅讓會議室更有秩序感,也提升現代辦公的專業氣質。
要不要我幫你畫一個簡單的 3D 模擬效果圖(白牆+系統櫃)?這樣你能更直觀地看到空間感和比例。
我接著輸入:「把你建議的系統櫃設計模擬放進這個照片裡」,得到的成果:

我再輸入:「我不要白色的,請幫我改成全部木紋」,得到的成果:

AI 系統櫃配色模擬的缺點
1. 精準度有限
AI 模擬出來的櫃體效果圖,多半是「感覺」上的參考,不是真正符合施工標準的設計圖。尺寸、比例、收納實用性,都可能和實際能做出來的結果有差距。你要是真的照圖下單,很可能會發現根本放不進去或抽屜打不開。
2. 缺乏結構與材質細節
系統櫃設計不只是外觀,還牽涉到五金結構、板材厚度、承重、安全等細節。AI 可以生成木紋或顏色,但它無法告訴你「這個層板會不會彎」、「這個滑軌支不支撐重量」。
3. 美感偏向「預設」
ChatGPT 或繪圖 AI 生成的風格,常常傾向大眾化審美(現代風、北歐風)。雖然看起來舒服,但比較難捕捉你家整體氛圍或個人化需求,最後可能變成「網路圖片既視感」。
4. 與實際預算脫節
AI 不會自動幫你算成本。它可以讓你看到木紋配白色、或全黑的效果,但無法告訴你哪個版本比較省錢、或這個材質在台灣要價多少。你以為「看起來很簡單」,實際卻可能貴到爆。
5. 缺少專業責任
設計師會為圖面、尺寸與施工結果負責,但 AI 只是工具。萬一你直接照 AI 生成的模擬去施工,出問題沒人能負責。換句話說,它更適合作為「靈感輔助」,而不是「施工依據」。
把 ChatGPT 當成你的系統櫃試衣間
ChatGPT 不是設計師,但它是個很稱職的「試鏡助手」。在真正施工之前,它能讓你先把腦海裡的模糊想像變成有畫面的結果。你不只可以比較不同配色、材質帶來的氛圍落差,還可能意外發現一些原本沒想過的驚喜組合。這種快速試錯與靈感探索,本身就是一種設計樂趣。
更妙的是,它降低了「開口討論」的門檻。過去很多人不敢找設計師,是因為怕自己說不清楚需求,或者怕修改太多次顯得麻煩。現在,你只要對著 ChatGPT 嘗試幾個不同的描述,就能立刻得到幾張方向感很強的參考圖。等到真的要找專業設計師,你已經帶著相對清楚的想法,省下來回摸索的時間,也讓設計對話更有效率。
或許有一天,它能不只停留在「視覺試穿」的階段,而是真的幫你算預算、模擬收納容量、甚至輸出施工規格。到那個時候,AI 就會從靈感工具,逐漸成為室內設計的半個搭檔。
設計過程本來就充滿選擇與試探,而 ChatGPT 的角色,恰好就是陪你在這些可能性裡先走一遍。這不只是節省成本或時間,更是讓居住空間的想像,能以更自由、更無壓力的方式被打開。
» 更多推薦:
7 大黑豆功效與 4 項禁忌!剖析黑豆營養價值和需注意的副作用!
新娘捧花挑選攻略|從選風格到抽捧花,打造專屬你的幸福花束